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出處 http://e-info.org.tw/node/68180
因為工作緣故,首次「有意識地」來到了澎湖(上回來年方一歲),雖因颱風攪局,原訂的活動行程取消,卻也讓我有機會認識小島風光,以及幾位關心澎湖環境及發展的在地友人,種種有別於台灣的見聞,帶給我一些衝擊和省思。除了聽說離島建設條例將在不公投的狀態下再次闖關而感到憂心忡忡,一群豢養於西嶼竹灣大義宮地下室的海龜,更讓我在心裡畫下許多問號。
不見天日的海龜
滯留菊島Day3,我們一行人越過澎湖跨海大橋,來到位於西嶼的竹灣大義宮,據說這裡養著一群「不見天日」的海龜,並且已成一熱門景點。廟前的LED跑馬燈也打出「保育類綠蠵龜、赤蠵龜、百年鯨骨展示」等字樣,與一般傳統廟宇的確不太一樣。步入廟裡,醒目的指示牌指引著香客/遊客,往「蓮花珊瑚洞」前進。隨著階梯一級級往下,珊瑚洞的全貌也益發清晰。
洞穴兩旁夾道皆由珊瑚堆砌而成,輔以紅紅綠綠的燈光,有種難以言喻的神秘、肅穆,同事說:「好像武俠小說裡描繪的場景。」對我來說,則是些許的恐懼及壓迫感。而跟著牆上的指示燈牌,很快地找到了主角海龜們。
只見2到3處水槽內,浮沈游著9隻左右的碩大海龜,僅日光燈泡照明、水質混濁,因池子不夠大,海龜們划沒兩下就碰著了池壁,彼此間也常擦撞、擠壓。其中一個池子設作「許願池」,遊客朝池中珊瑚石丟擲錢幣,許下身體健康、愛情長久、工作順利等等心願,沒丟好的就直接落進池裡。好像沒有人在意底下游來游去的海龜身體健不健康?過得是不是順利?有沒有機會生兒育女?
是護生、保育、還是觀光?
據海龜印符工作室的洪博彥表示,他們曾替大義宮的海龜抽血、健檢,結果發現,除了有些過胖、蒼白,這些海龜的健康狀態皆尚稱良好。
而大義宮養殖海龜的歷史可追溯自民國63年,當年海龜都是誤觸魚網的小龜,漁民不忍烹殺,送入廟中放生飼養。台灣於78年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但目前保育法規不溯及既往,也因此大義宮成為全國唯一廟宇核准飼養海龜的展示處。
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不遠處的望安島千辛萬苦復育海龜,為了牠們重回沙灘產卵,鉅資興建了「綠蠵龜保育中心」,也劃定產卵棲地保護區,管制遊客進入,但大義宮底下所飼養、同屬保育類的海龜們卻無人聞問,鎮日於沒有出口的狹小水池兜圈子。
不及格的生命/環境教育
在珊瑚洞裡拍照時,一些遊客正對著許願池丟擲錢幣,一個小妹妹身子探出圍欄觀察著底下的海龜,童稚的嗓音興奮地大喊:「烏龜耶烏龜,好大喔,媽咪我也要拿錢錢丟!」我感到有些難過,對她來說,海龜會不會就只是被養在動物園、海生館、或是大義宮裡的生物呢?
目前台灣教育的弔詭之處在於,一面在課本、動物園或保育中心之類的場所告訴我們,要保護、愛護動物喔,不可以傷害牠們,一面卻又容許如大義宮這類的行徑存在。在柵欄、圍籬、玻璃牆面之內豢養動物,並製作許多精美的告示牌、展覽燈箱來解說、招攬人氣,卻不曾費心去恢復那遭到破壞的棲地,或說明其實每隻動物都是一個生命,所有人類渴望擁有的自由,牠們也都應該擁有,並且受到保障。
帶我們去大義宮的在地居民傅大哥說,他一直在想該怎麼拯救這些海龜,但是身旁友人都勸他:「不要碰這個議題。」言下之意是,有人意識到這是一件錯誤的事,卻基於一些理由,選擇了忽略或隱忍。
我不禁想起,前陣子家族聚會,第四台剛好在重播皮克斯(Pixar)的賣座動畫「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小丑魚爸爸橫越茫茫大海尋找被人類撈走的兒子尼莫(Nemo),一路從大堡礁到雪梨。尼莫從海裡被捉走後,則被豢養在水族箱裡,當尼莫最終在其他魚的鼓勵、協助下,逃離水族箱,回歸大海時,全家老小都發出了鬆了一口氣的歡呼,小朋友們甚至開心地拍手蹦跳起來。
看電影時,我們是那麼容易設身處地,融入情境,為虛擬的生命著想,但,在現實世界裡呢?假設人皆有悲憫、慈善之心,又是什麼抹煞了這些?
這些海龜,還有重新回到遼闊大海,享受陽光和沙灘的那一天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