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轉錄] 同學們,請勇敢打破「框架」!


作者: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
作者: 李惠仁 | Y!oung觀點 – 2012723 下午7:17

過去的兩個月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到北、中、南、東的大學傳播相關科系去「放火」,同時做一個簡單的調查。

「知道士林文林苑的請舉手」,當我問起這個持續抗爭當中的都更議題,50人的班級當中,北部平均有5-7個人舉手;中部、南部、東部則是3-5個。當我又問:「知道美牛瘦肉精的請舉手」,北部7-9個;中部、南部、東部大約是5-7個。至於「台東美麗灣事件」,不論是北部、中部、南部或東部舉手的只有0-1人。

從這些簡單的調查當中,多少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對公共議題的關注程度趨於「冷感」。也許你會認為如此簡單的提問、隨便的舉手回答,真的就能推論大學生「冷感」嗎?事實上,跟這些公共議題對照的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不知道Makiyo和友寄隆輝毆打計程車司機的請舉手」,結果北、中、南、東沒有任何一位同學舉手。

上個星期,研究所同學請我幫忙看一部名為《初生》的紀錄片,這部影片想要探討的是「東帝汶」這個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為什麼每40個新生兒當中就會有一個在生產過程當中死亡?而跟我一同觀影的還包括國內三位大三升大四的實習生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訊息學院的畢業生Iris,這部紀錄片是她擔任導演的畢業作品。

《初生》這部影片的拍攝、後製乃至敘事結構堪稱水準之上,但,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為何畢業製作要選擇東帝汶?」、「影片製作費用如何籌措?」這兩個問題。影片播完之後Iris表示,這部二十分鐘短片的總經費換算成台幣大約是25萬,其中最大的開銷則是她與其他兩位同學兩次往返新加坡、東帝汶的機票費用。

不過,她很開心的跟我說:「其實指導老師很鼓勵同學到海外拍片;而觀光旅遊局和航空公司也都願意用我們所拍攝的宣傳影片來交換機票,因此這部影片我們三個同學一毛錢都沒花到。」聽完Iris的說明之後,一時之間三位觀影的實習生,全都睜大了雙眼,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她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唉!用膝蓋想就知道這個方式行不通!這件事不可能啦!這個人絕對不會說謊。」我在15年的記者生涯當中,常常看到周遭的人用手大力拍胸脯、用膝蓋判斷事物。不過,結果卻也常常令人跌破眼鏡。以Iris這個案例來說,面對25五萬的製作費,國內大部分的學生可能會說:「膝蓋想也知道,唯利是圖的航空公司絕怎麼可能贊助我們機票!」然而,同學們,你真的有努力去嘗試嗎?如果航空公司不願意「贊助」那就談「交換」啊!第一次不成功那就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難道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那麼沒信心?

從《初生》這部紀錄片,我看到了三個勇敢的大學生,成功的把生命經驗從新加坡延伸到東帝汶,而跨海拍片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珍貴的經驗也終將內化到他們的智能當中,這也是未來他們最強而有力的競爭力。

反觀台灣,在兩個月的「放火」過程中,不斷有同學反問我:「我又不想要進新聞圈、當記者,我只想拍偶像劇,拍電影、拍廣告,當導演;為什麼我要關心核電、美牛、文林苑或者是美麗灣這些議題?這些雜七雜八的干我何事?」

面對同學們的疑惑,我總會跟他們說明,不論是電影、廣告、新聞或紀錄片,都是在做處理訊息、傳遞訊息的工作;當你的生命經驗只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解救大陸同胞以及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兩種。我必須要說,戕害「創意」的殺手正是「怠惰」和「冷感」在你自己心中所建構的「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