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讀者來稿:加路蘭之怒


 2012-10-16 21:54 作者:本報訊

民國58年間,政府一紙公文徵收了大加路蘭地區(KakawasanPasawali、富岡及Kaluluan)的大片稻田與甘蔗田,沒有協商也沒有抗爭,我們犧牲了世世代代耕墾的良田。換來的什麼?是志航基地的噪音,以及族人失去田地後的貧困、流浪、離鄉背井,還有政府的長期漠視。
族人失去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所引發的貧困,卻被歸因於原住民酗酒、好吃懶做。40年來,有誰去關心過這個貧困的部落?連一個指引加路蘭部落的牌子都沒有,難道是怕外地遊客知道台東還有這樣一個破落的貧民窟嗎?連多數台東人都認為,加路蘭就在那無人居住、被族人稱之為Cisi'eracai(基席爾拉寨)的加路蘭公園。

外人完全無法體會,加路蘭族人被漠視、40多年來被噪音戕害的痛苦。對於噪音,當年族人的要求是每年定額的補償費,而政府明知族人付不起昂貴的電費,卻野蠻地用兩台冷氣交換,強迫族人忍受一輩子的噪音。

部落李姓族人於民國67年,曾向台東縣府申請猴子山北側鄰近小野柳之土地,回復劃編為原住民保留地,但風聲傳出後,大陳義胞卻在民國69年搶種椰子。部落便向縣府提出耕作事實,經過數年的聲請「原住民保留地」,一直沒有下文。

加路蘭於87年成立猴子山阿美青年會,目的是希望能將30公頃的土地再度增劃編為「原住民保留地」,當時市公所承辦人也因傳統領域調查紀錄、空照地圖送原民會申請劃編;部落並透過當時的立委蔡中涵陳情。但原民會回覆是「目前無經費編列補償地上物」,該案因此石沉大海。拖延審查、造成爭議、模糊焦點,這就是政府對待原住民的一慣態度。

加路蘭人在失去耕地之後,多數族人便遠離家鄉,有跑遠洋漁船的,有從事建築板模工、鋼筋工,有從事煤礦礦工等高空、高危險、高事故率的工作,船難、礦災、高空墜落造就了許多單親、赤貧的家庭,更甚者,因聚少離多而夫妻離異、家庭破碎。

惡性循環使然,教育程度低,多數族人從事重勞力工作,是這個部落的特色。在這裡看不到政府的關懷,如今卻要再次眼睜睜地看著政府的掠奪。

加路蘭墓園自古就是加路蘭部落族人的傳統領域,其鄰地更是族人過去的放牧耕墾之地。我們要鄭重聲明:加路蘭墓園不是公墓,是傳統領域,在古墓區裡,祖先依然完好地躺在近2米的地底下。

日前,台東市公所一場說明會,就要我們遷葬;說明會還不是辦在加路蘭部落,卻在富岡召開,市公所連加路蘭墓園的歷史都搞不清楚!後來遷入亂葬者,都是由富岡等外地已領過一次遷葬費遷葬過來的。在這些新墓底下才是加路蘭祖先。當年貧困的加路蘭無力扺擋,又在政府放任的情形下,加路蘭墓園才會變成亂葬崗。

我們無法坐視加路蘭逐漸走向滅絕,無法忍受傳唱千百年的歌謠逐漸消失。這是一個文化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古墓是僅存的、能與祖靈連結的線,我們會誓死捍衛這僅存的傳統領域。

加路蘭多數族人已因失去耕地而長期旅居外縣市,沒有族人、沒有母語、沒有共同生活,絕對沒有文化。滅族,是我們最大的恐慌。

台東縣政府為了發展觀光,一方面不惜掠奪原住民傳統領域,一方面又毫無文化涵養地消費原住民文化,強力介入阿美族年祭年齡組織的運作,嚴重破壞原住民社會倫理。經過被掠奪土地的慘痛經驗與地方政府顢頇的行事作風,我們加路蘭部落絕不會再做無謂的犧牲。
(加路蘭部落族人)
出處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29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