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王文華】 2010.09.28 01:26 am
去了台東一趟,民宿主人給我的臨別贈言是:「懶一點就對了。」
他這句話,是在感歎大家太過勤奮地開發,把自然環境都破壞了。
我連帶思考起:「不做」,在領導和管理上的意義。
因為「少做少錯」是阻撓進步的心態,所以經理人常以為「多做」就是好事。很多領導者畫大餅、跑行程、半夜不關手機、度假也看email,深怕給人不做事的觀感。
這樣拚命,若做的是對的事,當然皆大歡喜。但若只是「為做而做」,結果卻會讓組織失去焦點、團隊筋疲力盡。
我當經理人時,也曾低頭猛做。但當時心知肚明:我只是在逃避。逃避什麼呢?逃避大腦和膽識。低頭猛做,就不必用大腦做選擇,用膽識做決策。公司五件事,我不知道、也不敢去選擇最重要的一件,那就五件都做,總是錯不了。
所以有時低頭猛做,只是讓我們好看地偷懶,給外界合理的交代。這種「多做不錯」的心態,比「少做少錯」好不了多少。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領導者願意鞠躬盡瘁,把五件事統統做好,那有什麼不好呢?
問題出在五件事統統做好的機率太低。個人和組織的資源有限,同時做五件事,最後每件事都半吊子。不該做的事猛做,當然該做的事就沒法做好。
所以管理大師柯林斯在《從A到A+》書中分析,A+公司的共同點是:大膽地決定「不做什麼」,然後用嚴格的紀律抵抗誘惑。
誘惑的確很大,哪一個領導人不想有豐功偉績?巨大帝國?但大而無當的帝國,比不上小而美的村莊。
股神巴菲特鍾愛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就是好例子。原本他們也想學花旗銀行,成為全球性的大企業,結果虧損連連。後來他們痛下決心,裁撤國際部門,專心發展美國西部的市場。金融海嘯後,花旗元氣大傷,富國反而相對無恙。
就算要經營巨大帝國,也要有所割捨。前GE執行長威爾許1980年一上任就訂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策略,把在那產業拚不到前兩名的事業全部裁掉,包括「代表GE優良傳統」、但早已喪失競爭力的小家電和空調。痛不痛?痛!有沒有人罵?罵翻了!但好的領導人,就是有紀律說No。
IBM執行長帕米沙諾02年上任後把硬碟事業賣給日立,05年又把個人電腦事業賣給聯想,然後專注在科技服務和顧問產業。電腦硬體製造可是IBM立國根本啊!那又怎樣?創造成功比維繫傳統重要,想成功就要Focus。
關於Focus,蘋果的賈伯斯講得最好:「大家以為Focus是指對要做的事說Yes,其實不然。Focus是指對一百個其他的『好主意』說No。我對蘋果『沒做的事』,跟實際做了的事,感到一樣驕傲。」
管理是如此,人生不也一樣?約翰藍儂的名言:「人生,就是你在忙於其他計畫時,遺忘的那件事情。」
我們每天庸庸碌碌,忙著「要做」什麼。也許今天可以換換口味,想想「不做」什麼。(作者為作家)
【2010/09/28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