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利益至上的業者用金錢交換土地與資源,鋼筋水泥硬體堆砌出所謂的開發,大量消費與人潮造就所謂的繁榮,用這樣的說法四處交換土地與資源,可是同樣的錢是換不回原有的自然與肥沃! 這樣的交換不只短視,更是欺騙!!
***
2011-05-31 中國時報 【王法明/反比麟水庫工作隊成員】
每逢假日,新竹內灣總有滿滿的遊客。在熱鬧之外,想追求清靜的遊客,只好再開三十分鐘的車到那羅部落去了。
幾年前的艾莉颱風或許已經被大家所遺忘,但是它的影響,在某些山中,仍然繼續。身為前後山的交通樞紐,颱風前的那羅可說是新竹縣最熱鬧的部落。艾莉颱風摧毀了那羅的諸多景點,如那羅文學步道、鄰溪的餐廳與旅店,現在部落只剩下搖搖欲墜的觀光業與小型的農業。部落緊鄰著陡峭的錦屏溪,從內灣帶隊上來的溯溪旅遊業者往往在那羅開始上溯,在錦屏溪上游溯溪、烤肉。在人潮消費自然資源之後,溪流環境劣化,當地原住民為何鮮少拿到直接的回饋?
那羅部落屬於原住民傳統領域,依照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原住民保留地之耕作權、地上權、承租權或無償使用權,除繼承或贈與於得為繼承之原住民、原受配戶內之原住民或三親等內之原住民外,不得轉讓或出租。」第十八條更進一步說明「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後,除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實際上,據那羅部落的長老透露,開發商常常使用原住民當作人頭,用一年幾萬塊的代價買下土地使用權,單獨或共同開發為旅館、溫泉飯店或是餐廳酒店。在風災後,因經濟衰退導致部落疏離,種種土地轉手越演越烈。
除了利益不均問題外,長老也怨嘆,如土地使用權都在外人手上,部落還談什麼主權,還談什麼自治?這問題不容政府部門忽視。
出處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5310009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