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

海風下,我記得那年夏天的聲浪─2010建築工作營日記(14之4)

編按:今年夏天,有一群建築、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來到刺桐部落渡過不一樣的暑假。當初規劃這樣的營隊,就是希望往後可能成為建築師、設計師的年輕人們,避免做出不永續的傻瓜設計,能在學生期間就有與部落接觸的經驗,與要住在房子裡的人有面對面的機會,認識當地的風土人文,在地智慧,甚至,體驗人類力量的渺小、大自然力量的偉大...這一切,現在從頭說起...

***
2010刺桐工作營工作日誌 (紀錄:蔣紹怡\編輯:黃苑蓉)


7/19 (一) Day4

一個星期又過去了。昨晚,濱盛大哥提供了我們一個鷹架新的搭法,由底面的田字型來固定梯形的支架,不但穩固又不容易跑位。於是,在經過有系統的相互技術教學、溝通和協調,大家合力終於搭出還可作為長板凳的穩固鷹架了。


一整個上午,大家都在和鷹架博鬥,我們這些建築系的學生,平常都只和紙板、保麗龍為伍,到了真正的現場,搭個工地最基本的鷹架就花了三天。經過學習和相互溝通,搭了兩天都搭不起來的鷹架,我們用一個上午就完成了,而這也讓我們預感到今後搭建樓梯的難度。


中午稍做休息,吃了午飯,睡個午覺以避避太陽。吃著鄭爸每天去捕到的魚,讓我們知道食物的得來不易和跟大自然不可分離的關係。下午,大苑和以士學長去市區買五金,調查將來舖餐廳屋頂竹子的價錢。而學員們就分成兩組,一組負責設計樓梯並製作模型,一組則負責為泥土已裸露、往來部落和海灘的階梯重新舖上圓木踏階。

在大苑和以士離開的時間,兩座樓梯模型已完成,而負責階梯的大家也在鄭爸的教導下,削去一致大小的圓柱為筆尖型作為木椿,再尋找較寬扁的圓木在打下的木椿後固定,作為踩踏的階梯,對填平之間的落差,討論將來可以再舖上小石子,為下雨天危險溜滑的斜坡,減少土石的流失與增加踩踏平面的摩擦力。


晚餐過後,濱盛大哥跑來和大苑和以士討論屋頂的建材。因為他們去台東市的竹器行比較價錢過後,發現冬竹因為有較少蟲卵、不易腐壞的特性,如果要拿來當屋頂的建材,會非常昂貴。於是濱盛大哥給了一個運用漂流木搭造圓拱屋頂的建議,希望善用漂流木本身的曲線,互相牽制產生張力以鞏固屋頂的結構,再用之前辛苦收割來的茅草,固定在樹枝的空隙間。但是在屋頂還搭建之前,我們的樓梯都還沒搭好,所以屋頂的設計,先置之後再討論。


為了回報昨天加路蘭阿嬤們的熱情,我們今天晚上就決定以跳原住民的舞蹈作為下一次的表演。隔壁鄰居貼心的提供了他們的電視及廣場讓我們練習,電視上放著「嬤姆的歌」和一個個穿著原住民傳統服裝漂亮小姐的整齊舞蹈。一群人跟著電視上的節奏,扭腰擺臀的,希望經過一個星期的訓練,能完美的在加路蘭天主堂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