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夏天,有一群建築、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來到刺桐部落渡過不一樣的暑假。當初規劃這樣的營隊,就是希望往後可能成為建築師、設計師的年輕人們,避免做出不永續的傻瓜設計,能在學生期間就有與部落接觸的經驗,與要住在房子裡的人有面對面的機會,認識當地的風土人文,在地智慧,甚至,體驗人類力量的渺小、大自然力量的偉大...這一切,現在從頭說起...
***
2010刺桐工作營工作日誌 (紀錄:蔣紹怡\編輯:黃苑蓉)
7/16 (五) Day1
中午十二點多,熱情的台東太陽,迎接第一批提早到達部落的四名學員,但剛上完課,人仍在台東的大苑,還在做採買等準備工作,由Sinsing帶著大家參觀整個部落的周圍環境。三點左右,其他人陸陸續續到達了。認識一下這裡的家人,有外表酷酷的鄭爸、可愛的阿嬤和熱情的林媽媽。
到處走走熟悉場地,這裡將是我們未來十四天揮撒汗水和熱情的秘密基地。
這裡的入口,貼心地放置了收納貴重物品的櫥物櫃;廚房有一桶桶需要自己去裝的山泉水;豪邁的半露天式的淋浴間;完全沒有沖水按扭零污染的堆肥廁所;一座半開放式的海邊草屋,是晚上夜宿的地方;瞭望台完全沒有使用釘子搭建,瞭望台和已完成一半的部落餐廳都是用漂流木平地而起的作品。走著走著,學習著這個部落的生活規則,是在都市從來不曾體驗到的樸質生活。
下午短暫時間,林媽媽帶著大家整理起曬好的月桃。訣竅是,一手拿著筷子或是月桃梗,一手固定月桃,在月桃上劃壓整平。大家一起幫忙,不一會工夫,原本一圈一圈曬好的月桃,就被壓的平平的等著之後可以編織了。
這期間,我們還學習了如何收廁所裡已滿的堆肥。將來要是看到桶子滿了,應負起責任主動更換。雖然比較便利的沖水馬桶,費時又費力,但是就是因為沖水馬桶的便利,讓人們忘記該對自己的排泄物負的責任。大家的臉上雖然有一種難以比喻的驚恐或擔心,但總該體驗看看,能同時享受滿天星斗,蟲鳴鳥叫的排泄時光吧!
第一天的晚餐好豐盛,坐在天空下一起吃飯,加速了大家對彼此的認識。食物似乎是連結起人的重要元素,這種大夥一起吃飯的盛況,可能是很多人都很少有過的經驗吧?
夜晚簡報,是謝以士學長介紹基地現況。部落餐廳的起源,由謝以士於四月開始起草設計。他希望在以勞動工作為主的家庭環境下,建造一個有歸屬感的社區。在這場簡報中,我們開始接觸了以後即將參與到這個社區的規劃、設計和製作的背景資訊。可以發想的主要有三個區塊。1.照明 2.內裝和傢俱 3.連結一二樓的樓梯。並介紹接下來的行程和這個活動的目的。
海浪聲伴隨著呼吸,我們聽著遠方海上的雷聲,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