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夏天,有一群建築、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來到刺桐部落渡過不一樣的暑假。當初規劃這樣的營隊,就是希望往後可能成為建築師、設計師的年輕人們,避免做出不永續的傻瓜設計,能在學生期間就有與部落接觸的經驗,與要住在房子裡的人有面對面的機會,認識當地的風土人文,在地智慧,甚至,體驗人類力量的渺小、大自然力量的偉大...這一切,現在從頭說起...
***
2010刺桐工作營工作日誌 (紀錄:蔣紹怡\編輯:黃苑蓉)
7/17 (六) Day2
上一次被太陽叫醒的時候已不知是多久前了,來到了這裡,身體也不知不覺也跟隨著太陽的起落。
今天早上的行程,是參觀並汲取都壢部落社區營造的經驗和成果。帶領我們認識都壢部落的,是都壢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吳(筱帆)老師,我們在新建好的部落教室裡,認識了這個部落的特色和歷史。
都壢,是編織的意思,所以編織在這裡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工法。這裡很早就是日治時期的一個行政中心,漢化的非常早,所以找回部落的傳統工法,就變得更顯困難。為了找回許多快流失的傳統,於是舉辦海祭,欲重現以前年輕人孝敬部落老人的重要祭典,並舉辦部落會議以討論部落各類議題。為了保存快失傳的許多歷史,還以影像紀錄仍在世的許多耆老們的經驗和故事。

中午在都壢吳老師的邀請下,於她的民宿外享用午餐。第一次喝了水母湯,吃了加了蜂蜜的麵包果。
下午回到了刺桐,稍做休息後,就準備開工。因為所有的堆肥桶都已滿了,所以宗翰和阿嶢則被徵召和鄭爸到建和山上處理、清空肥料。而其他人,為了方便二樓屋頂的施工,則決定先用之前採回來的竹子搭起鷹架。在濱盛大哥的簡單指導下,我們將竹子鋸妥,並用鐵絲綁成八個正方形的支架,但初次學習還沒有很熟習,一直到太陽下山鷹架還沒有搭完。


鵑后學姊同時提供了現在正在進行的許多中繼屋和永久屋的現況資料,並建議我們可以找一天去中繼屋現場參訪。簡報後大家互做自我介紹及提問,其中謝以士就提到了一個觀點:「像是中繼屋的雛型是歐洲風格的斜屋頂,像這樣以半強制的方式來建造別人的房子,並同時影響到了居民的生活形態,要如何幫助他們回到原有的生活方式呢?」

晚上大家在海邊升起了營火,圍坐一圈,討論明天去加路蘭教堂做彌撒後的表演活動。還剛認識的彼此還有些害羞,所以大家就決定了較簡單的「望春風」演唱。在沙灘上圍繞著營火,耳朵中仍是大苑的直笛聲,和海浪創造了和諧的催眠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