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轉錄] 我是人,我反核。——回應褚士瑩〈誰說你有資格反核?〉


作者:羅毓嘉(詩人)
出處:http://e-info.org.tw/node/80050

褚士瑩〈誰說你有資格反核?〉一文,從家戶用電的「浪費」作為切入點,期望所有人在奢談反核之前,應該先從反省自身是否真正甩脫了非必要用電的浪費開始,否則恐怕連反核的「資格」都沒有。表面上,這篇文章點出了一個顯而易見(家戶用電的浪費)、但不被反核論述所重視的議題;然而進一步深究,我認為它背後所透露的意識型態,不僅無法對反核起到正面效果,反而十分不妥。

反核很好。宣導減低非必要的電力浪費,也很好。但這篇文章不好。甚至很糟。

褚士瑩在文中指出,「一個浪費電的人,這些人的加入其實是對反核運動的侮辱。也就是說,大部分自稱反核的人,在我眼裡是沒有資格反核的。……不浪費資源,才是反核的第一步。能做到不浪費電的人,才有反核的權利。」然而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該文大量舉例包括電燈、冷氣機、電視機、音響、印表機、手機充電器,直指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的浪費行為其實是給了「擁核者」最大的繼續使用核能的藉口。因此褚士瑩呼籲停止浪費。然而這種立論正好落入了擁核者的論述陷阱,亦即,一旦這項論述無限上綱,只要任何人繼續用電,你就是核能的支持者。只要你有些許的「浪費」,你就失去了反核的資格。

但這是錯的。生活在現代社會,有可能百分之百完全不耗損任何「多餘」的電力而活嗎?所謂浪費,智慧型手機一顆只能用一天就沒電了的1420mAh電池,相較於2G功能型手機800mAh可以用3天,是不是浪費?更遑論,台灣人均消耗電力1082瓦,其中有55%以上是工業用電。

相較之下,褚士瑩念茲在茲的「反核資格」只著眼於佔台灣電力消耗量20%左右的家戶用電,從根本上搞錯了目標。

這是擁核者所蓄意誤導的結果。亦即褚士瑩誤認為家戶/個人浪費的結果導致了缺電的藉口與可能,因此我們在反核之前必須先節制浪費,卻忽略了真正的用電大戶其實是工業,是石化業、鋼鐵業、造紙、水泥業,如果照褚士瑩的邏輯,所有用紙的人、新屋喬遷(因為消耗鋼鐵和水泥)、開車(因為要加油)甚至用到任何塑膠產品的人,都不具備反核資格了嗎?

談資格,且依照褚士瑩文章的行文邏輯,從一種「拒絕浪費」的清教徒姿態去談資格,毋寧是危險的。清教徒的道德問題在於,永遠有人可以比你更道德。談不浪費,請先丟掉智慧型手機,不要上臉書(那很浪費電你知道嗎),不要開電腦寫廢文,同時你必須拒絕絕大多數總是生產過剩的工業產品(那豈不是更浪費?),甚至你根本不應該擁有電腦、電視、電冰箱、冷氣機。

接著我們就陷入了套套邏輯--反核就意味著拒絕現代化的生活、意味著拒絕發展。

那正是擁核者希望我們認同的,不是嗎?

因為,照此說來,將沒有一個人可以談反核,所有褚筆下的「輕反核者」讀到他寫道「想清楚,你真的有資格反核了嗎?」的時候,若這些人當真「很輕易就退縮了」,那我們還要不要反核?

我們要。所以這文章不能這樣寫。

反核是必要的,減碳是必要的,減低浪費是必要的。但不要去談資格,不要質問,同時也不要擺出聖女姿態倡言甚麼「一個人,先要對這個環境有很深很深的愛,才會對於核能發電感到切膚之痛。」因為反核的理由絕對不只一種。出於擔憂核災的反核、恐懼動機的反核、度爛台灣核電官僚體制的反核、為核電採購層層弊案感到不爽的反核,都是反核。

把「反核動機」簡單化、甚至把反核資格一致化,是非常不妥的。

與其去談民生用電的浪費,不如探索為何台灣的工業用電遲遲不降(理論上隨著技術的進步,用電量或許可以更精省),是不是因為工業用電補助導致節電動機低落?要譴責個人很容易,要畫出那條道德的標準線也很容易,但問題是個人浪費不浪費從來不是誰說了就算的。對我來說重要的事情,對你來說是浪費,如此一來將沒有一個人在別人眼中是有「資格」反核的。

相互指責潛在的浪費很容易,但套句褚士瑩文中的一句話,「他沒有寫錯什麼,只是可以輕易寫得更好。」因為他實在寫得太不好了。在社會還未有真正共識之前,就去畫出「反核的資格線」,除了拉高作者自身的道德高度(況且還十分不穩固)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褚士瑩完全錯了。錯在,反核並不需要談「資格」。反核是個信念。而相信一件事情並尋求--或只是等待--更好的解答,是不需要資格的。

我是人,我反核。

***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1450

誰說你有資格反核?

2012-8-30 21:36 作者:本報訊
2512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褚士瑩
最近我第一次去了蘭嶼。
到達的第一天中午,我立刻就騎上事先跟民宿主人借來的自行車,從島的東方出發,逆時針繞了蘭嶼整整一圈。
蘭嶼的南方,是出名的核廢料貯存場,因此這裡反核似乎跟小學生做早操一樣,是項全民運動,不但本地人有話說,就連外地人都參上一腳。
但是光是在貯存廠的外面牆壁上噴漆「我是人、我反核」就夠了嗎?這些在核電廠外面拉白布條靜坐,在演唱會上掛著標語,在各式各樣場合自稱反核的各種運動人士,有多少人家裡的手機充電器用完沒有拔離插座?有多少人離開辦公室或旅館房間的時候電燈、冷氣、電腦沒關?又有多少人家裡的冷氣機、電視機、音響、印表機正處在待機狀態持續耗電?還有那些喜歡把冷氣開到攝氏15度,然後裹在厚厚的棉被裡,認為這就是小確幸的那些人呢?一個浪費電的人,這些人的加入其實是對反核運動的侮辱。
也就是說,大部分自稱反核的人,在我眼裡是沒有資格反核的。
在所有反核的眾多標語裡面,只有一句深深打動我的心。這個標語說:「浪費電給擁核藉口。」

反核團體在蘭嶼核廢貯存場外牆的標語。(圖/褚士瑩提供)

因為當我們做為一個熱情、正義的知識份子,努力教育自己,更深入去理解核電的種種優缺點時,只要擁核者說一句:「不用核電,我們立即就會面臨限電、斷電的窘境」,一想到炎熱的夏天夜晚沒有冷氣可以吹,冰箱裡沒有清涼的飲料,像日本所有的公共場所那樣,夏日空調規定設定在攝氏27度,這些「輕反核者」的理想很輕易就退縮了。
不浪費資源,才是反核的第一步。能做到不浪費電的人,才有反核的權利。
自行車環島的一整天之內, 除了有一個椰油村的小學生從巷口騎到街上買刨冰之外,我很驚訝沒有見到第二個騎自行車的人,無論是島上的居民還是觀光遊客。實際上,島上的自行車少得不得了,我借騎的那一台,還是鄉公所的同仁在鄉長生日的時候,合力買給鄉長的生日禮物,但是鄉長也很少騎,所以幾乎是全新的。
「我們蘭嶼人,都是騎車或開車,很少騎自行車。」鄉長的兒子,一面說一面將在我眼中只有汽車、卡車輪胎才用得到的打氣機插頭插上,幫浦頓時發出轟隆隆的巨響,就為了幫腳踏車的前輪灌一點風。
我瞪大眼睛看用牛刀殺雞的豪氣,感到有些驚訝,因為我們平常在國外騎車,都是隨身帶著一個手動的打氣幫浦,只有一支鋼筆大小,不到十塊錢美金,也不需要消耗電力,腳踏車輪胎那麼小,頂多也就多花幾秒鐘。
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可以輕易做得更好。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在節能上(或更正確的說,「節能的觀念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之後在蘭嶼的幾天,每天我也都看到另外一個騎自行車的人,但是也絕對不超過一個。雖然有些摩托車騎士呼嘯而過的時候對著我比著大拇指,我卻沒有辦法因此高興起來,因為對我來說,每一台多出來的摩托車,都是對著蘭嶼伸出來的中指。
若能夠鼓吹更多人像我一樣,嚮往騎著自行車在一個完全沒有交通號誌、紅綠燈的島嶼旅行的人,在蘭嶼進行低碳之旅,不用投資更多資源跟基礎設施,就可變出一套結合公益元素的「環保旅行(Sustainable Tourism)」。平時不浪費水、電、能源,或許才會有更多人有資格騎到480廢料儲存場前面打卡,理直氣壯地說:「我反核。」光是人,是不夠的。
如果島民表示對這些低碳旅行者的支持,那麼只要是騎自行車來消費的,店家就打個9折,或送個有意義的手製小物,民宿業者在客人不需要整理房間、更換毛巾床單被套的那一天,就送買一送一的優惠券,限買當地特有的林投果汁冰沙,或是蘭嶼自產的芋頭牛奶,既減少了浪費,又鼓勵在地消費──反之,如果送的是特地千里迢迢從台灣運來的可樂或罐裝飲料,就沒有了這個效果。
美國的喜來登飯店連鎖,最近在其中一些城市據點實驗一個新的做法,那就是客人每天早上都可以選擇需不需要打掃房間服務,選擇不打掃房間的住客,就可以獲得當天有效的5美元星巴克抵用券──當然,星巴克咖啡就「剛巧」附設在這些喜來登飯店的一樓。在減少營運成本、環境成本的同時,又刺激了消費,即使原則上不怎麼喜歡國際連鎖企業的我,都忍不住為這份巧思豎上大拇指。
一個人,先要對這個環境有很深很深的愛,才會對於核能發電感到切膚之痛,否則說得難聽一些,就好像沉溺在毒品的上癮者,卻理直氣壯對社會喊反毒,不過是打打嘴炮罷了,只要不真誠,任誰都看得出來。
想清楚,你真的有資格反核了嗎?

1 則留言:

  1. 我覺得大家都是贊成廢核的
    但政府擁核的理由是"電不夠"
    我們為了讓它不要再用這個藉口
    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到"省電"

    且廢核之所以引起大家注目
    是因為跟大家都相關,跟全台灣相關

    而省電節能是站在所有生態立場,也是更長遠的關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