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

花東要說話:財團掌部落 原住民沒未來

■Yabung.Hani(吳雅雯) 

 花東基金4百億的消息出來後,花蓮縣政府積極規劃興建大量硬體建設:國際觀光劇場、國際雕塑文化園區、鯉魚潭空中纜車、國際賽車場、瑞穗溫泉特定區、山海劇場以及赤柯山-六十石山空中纜車等。
 
對於原住民文物保存及培育則提出原住民音樂舞育成中心,及各區部落亮點文化建設計畫、原住民產業館興建與修建計畫。
 
還記得小時候常去的蝴蝶谷,現已成為花蓮電影院開場前的VISA住宿宣傳廣告,被財團所收購而當地人不得隨意進入;我們絕對還記得亞泥進駐秀林鄉區開挖山林的時候,當地的原住民莫名其妙的失去他們的耕作權及地上物權,而現在「還我土地運動」仍在運行;我們也記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設立,土地不為太魯閣族所有,所有的太魯閣族人被迫遷移至山腳下,失去族人耕作以及獵槍的權力。前幾年花蓮七星潭欲造為觀光飯店區,沿海一帶的美景險些被財團占去,而我們手牽著手發出拒絕的聲音。我們還看得見佔地廣闊、鉅額投資的原住民文化館以及阿美族文化園區的凋零……這是花蓮的共同記憶。
 
這些都讓族人擔心土地收徵、部落變化與族群遷移,會不會造就另一次「還我土地運動」。以瑞穗溫泉特定區為例,原住民部落萬榮鄉紅葉區不為瑞穗鄉所轄,基於原基法,原住民保留地的開發需跟當地原住民討論、同意才可進行,近3百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卻被無聲無息的規劃在內,縣府手上卻莫名地握有「立委蓋章同意書」,建設初期,政府的動作已讓在地居民感到恐慌。
 
以部落亮點計劃為例,花蓮南部的一處部落亮點,開張後的2個月則因無法營運而關門大吉,我們也高度懷疑,那些旗艦型的觀光產業能否持續進行。
 
所謂的原住民文化是甚麼?原住民文物保存、原住民產業修建、文化建設以及音樂舞蹈育成就是文化可以操作的形式嗎?因歷史的斷層,原住民文化的重建與認同,現在仍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卻因為觀光產業的需求,不斷複製空泛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來的空洞沒有辦法吸引自己人,更沒有辦法吸引別人!
 
官方版的經濟建設方案只在於大型水泥建築,看不到當地人才培育的具體提案。在地人力不足,就能想像花蓮原鄉的未來,將如同烏來、廬山等觀光開發,最後成為漢民族管理大飯店、原住民族從事基層工作,無法主導經營,甚至得離開部落,流浪到都會打工。
 
在未培育當地人才的後果,就是以經濟殖民的形式,在部落不斷上演,與收場。
 
花東的未來,不論是哪個議題面向,都與原住民族的基本權利有關;回歸到最根本的改革以及建設,就是教育。如何培育當地族人深化自我認同以及文化內涵,結合社區特性,開放多元非獨大的資金,吸引在外地學習及工作的回鄉知識青年,共同集策創想出屬於東部發展的特色,是我們的理想。
 
(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理事)2012/11/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