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呂淑姮 2011-09-18 21:39
出處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0911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阿美族藝術家魯碧司瓦那說,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人在和自己對話,也是用心在和自然對話,靜心傾聽這整個環境與生態與發出的聲音。
在台東長濱長光部落出生,畢業後到台北工作。魯碧司瓦那說,在台北東區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熱鬧時,西區的百貨公司是吸引最多年輕人的地方。當然,想要讓更多顧客上門,百貨業的櫥窗設計也就十分重要。
「合成素材雖然鮮豔,但沒有自然素材耐看。」魯碧司瓦那說,在都會區裡的創作,合成素材泛指塑膠或其它人造合成原料的確更容易取得,但自然素材例如漂流木、乾燥花,搭配起來卻更能讓觀賞者的眼光長駐。
生活創作融為一體
從都會區再回到原鄉,魯碧?司瓦那說,雖然她一直在流浪的過程,但好在離部落、離族群和土地都不遠,生活裡就是藝術的展演場所。「工作或創作的展演,是有觀眾、要表達意象的;在生活裡的美感,就不一定要『對著誰說話』。」魯碧說,創作即生活、生活就是創作,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美感,那也是藝術的一種形式。
在莫拉克後,許多藝術家在受創的自然中與土地對話:「我看著河、海面上那麼多的漂流木,真的感覺到大地的脈搏在那裡浮浮沉沉,是一個巨大的傷口。」魯碧司瓦那說,以往撿拾漂流木時,偶爾尋得一兩根,只覺得是上天給予的禮物,但莫拉克後一次看到那麼多原本似乎不該出現的漂流木,人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台灣受傷的痕跡。
魯碧司瓦那說,面對那樣的衝擊,一度不想再做漂流木的題材。但是人都需要靜下心來反省,傾聽自然與生命在循環中所發出的聲音。《傾聽》、《走過》、《水的聲音》等作品,都在傳遞她觀察自然,面對變動,分享生命經驗的展現。
期許人與環境共生
從魯碧司瓦那的創作中,不會看到她特意強調原住民的元素。她說,作品形式可以很多元,但是討論到族群和身分的時候,她一定會說自己是阿美族。
魯碧司瓦那不只從創作角度觀察自然,也從族群眼光看待環境議題。莫拉克讓人看到自然的力量,其中有多少是屬於人為累積的破壞?講到台東正在進行的開發案,魯碧司瓦那不想用太激烈的言詞,只說:「台東真的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在發生。」
■阿美族藝術家魯碧司瓦那認為,作品就是創作者分享人生經驗的呈現。把聽、看、感覺到的,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她說,原住民族和自然的關係很近,也希望所有的族群都能一起向自然學習,才有共生永續的可能。(圖/魯碧司瓦那提供 文/呂淑姮)
從在地藝術家、原住民族的眼光來看,「東部已經夠美了!」他們無法理解政商的開發角度,為何就是要在山海美景處去蓋五星級飯店。魯碧司瓦那說,都蘭鼻、三仙台、美麗灣等BOT,對生態環境影響是當地人都看得到的。
美麗灣飯店把鋼筋水泥鋪在沙灘裡,水泥灰、廢水排放到海裡讓珊瑚礁死亡,在海灘上蓋游泳池、環評沒有過卻堅持繼續施工並即將開幕……「這實在太奇怪了。」魯碧司瓦那很疑惑,反對和心痛的聲音,沒有人願意聽嗎?
魯碧司瓦那說,花東關心生態的人都是同樣的角度,並非反對開發,而是不相信高度破壞環境的開發方式能夠永續發展;為了中國觀光客蓋五星飯店,只有財團能受益。「外地來的旅客,別製造太多垃圾就好了。」她希望,無論哪一個族群,都能學習自然的智慧,在這片土地上共生共榮,才有真正的永續可言。
(本系列由台灣立報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合作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