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2013年4月7日台東訊,公民記者盧安邦報導
被美麗灣逼著 開始強壯起來的人們
一個公民行動的成形,必須仰賴成熟而穩固的公民社會,徒步守護東海岸行動之所以得以出現,或許還得感謝台東縣政府幾年來為公民社會注入的活力。此話何解?在美麗灣飯店建立的過程中,台東縣政府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自九年前開始,透過切割土地、發給建造、挑選環評委員等種種方式,台東縣政府不斷有意無意地默默守護著美麗灣飯店,讓它逐漸成長、茁壯,而如今,美麗灣飯店已經準備試營運,若將台東縣政府戲稱為美麗灣飯店的慈父,相信埋在縣府地底下的女兒紅應該也已成熟醇厚了吧?
然而,在美麗灣飯店一瞑大一「尺」的同時,公民社會的能量也正醞釀著。人們開始思考自然環境的可貴,原住民部落也一步步地想像各式各樣不同的發展模式,期待能夠找到同時兼顧傳統文化傳承、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的發展方向。各個部落都在嘗試,這些嘗試無論失敗或成功,都值得分享、傳頌,而後再次凝聚成新的可能性。徒步守護東海岸活動的重點之一,便在於蒐集、整理東海岸部落的經驗與意見,並將之送到總統府,讓執政者知道東海岸各部落面對的難題與期望的將來。
作農?青年回鄉?部落面臨的難題
4月5日晚的分享會上,比西里岸部落的筑涵也與步行守護東海岸的成員們分享部落的經驗與嘗試。「比西里岸部落的青年人口外流,大多高中畢業後就離開部落到都市工作,我們目前正努力試圖吸引年輕人回部落。藉由申請水利局的補助案,我們正在整理廢棄的老房屋,讓年輕人回部落時有空間能夠一展長才。」而當被問起近年努力的成效與困難,筑涵表示目前經費來源多靠申請政府補助,但大多補助案都沒有長期補助,經費不穩定,對於居民而言風險太高,導致人們即使看到了機會,也無法放心地全心投入尚在萌芽階段的各種創新產業,因此雖然「PawPaw鼓」樂團和風味餐能夠吸引觀光客來到部落,但能夠讓人們繼續停留的建設性改變,仍遲遲無法到來。
政府的休耕政策改變了部落的生活方式,而當部落試圖在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尋出路的時候,政府的補助策略卻又無法貼合部落的真正需求。在這樣的狀況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慢流逝,符合部落需求、適時而到位的改變卻無法出現,冀求改善生活環境的念頭便成了財團進駐開發、擬定說服策略時,最好的著力點。
凝聚眾人的想像力和實踐力
該如何提出一套想像,讓人們在其中看見歷史文化的傳承、自然環境的保護並兼顧經濟生活的改善?無疑是個難解的問題。但是我們看見了大港口部落的水稻米復育以及巒山森林博物館的生態導覽,我們看見了人們用聲音、用影像娓娓訴說著不同形狀的傳統故事,我們也看見了部落的智慧被年輕人化作圖像,在紙張、畫布、服飾上不斷重述。於是我們知道,真正符合部落需求的改變是可能的。
徒步守護東海岸行動的成員們正透過踏穩土地、拜訪部落,試圖尋找眾多難題的答案。在尋找的過程中或許會出現更多、更多的疑問,因而,將會需要來自各地的人們,一同加入這個探尋的旅程。
source http://e-info.org.tw/node/8488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