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
2010年10月18日台東訊,孫秀如報導

本次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富山社區發展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團體共同舉辦,主辦單位表示,此次會議地點選在台東刺桐部落具有特別意義,希望由美麗灣渡假村的案例來深刻反省我們的東海岸願景與走向。
誰的海洋?誰又破壞了海洋生態

對於東海岸的海洋生態威脅,成員們提出了至少11項的具體威脅,並從中票選出三項主要議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此三大威脅有:「傳統生態智慧未能彰顯」、「海洋保護力量未能串連」、「觀光遊憩的開發壓力」等。
尊重傳統生態智慧 與海共生

反觀現今大型的渡假村開發案,都將共有的海灘私有化,未尊重在地地景文化與地質特色的開發方式,更造成文化與生態環境雙重的破壞。與會者共同討論中,未來需要有更多的出版品與影片,以記錄與傳承原住民的傳統生態智慧,學習與海和平共生的生活方式。
觀光遊憩並非萬靈丹 仍需以社區(部落)為主體來發展
雖然觀光產業也有無煙囟產業之稱,但近年來東海岸的種種開發壓力,也多來自於想要發展觀光。諸如,大型渡假村、蘇花高、其它各種的BOT案等等,為了服務與吸引更多的遊客,造成財團有計畫且大量的購買海岸周邊的土地,而為了抒解交通壓力,拓寛既有道路或是開新路,也成了東海岸常見的現象。
來自港口與都歷部落,長期參與部落事務的Lafai與吳筱帆,也分享了部落在面對觀光遊憩發展所做的努力與思考,如何在集團操作式的觀光結構中,找出部落主體性。
針對東海岸的觀光遊憩發展,與會代表皆認同應以部落(社區)為主,藉由共同討論來形塑對未來發展模式的認同,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分工,同時,也需考量在地特色與承載量,以使觀光成為一永續發展且可傳承部落及社區傳統的產業。公部門的參與也以社區培力及基礎建設為主,而非將土地BOT給財團開發。
海洋保護力量需串連 拒絕「出賣東海岸」
有感於花東海岸各式開發壓力的威脅,與會人士也提出串連花東地區海洋保護力量的想法,因為各部落與團體面對的是相同開發壓力,更需要集結力量相互協助,不僅有部落與環保組織,包括學界與法律界都應加入此一串連力量之中,以民間力量來與政府及財團進行對話。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也在會中首映「出賣牙買加」一片,將記錄牙買加觀光業發展內幕的片子,翻譯為中文以利後續在各地進行播放。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專員廖敏惠表示,此次論壇只是一個起步,未來東海岸團體與社區組織將更積極的進行串連與分工,以更多實際行動及參與來搶救東海岸生態與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