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0年夏天,有一群建築、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來到刺桐部落渡過不一樣的暑假。當初規劃這樣的營隊,就是希望往後可能成為建築師、設計師的年輕人們,避免做出不永續的傻瓜設計,能在學生期間就有與部落接觸的經驗,與要住在房子裡的人有面對面的機會,認識當地的風土人文,在地智慧,甚至,體驗人類力量的渺小、大自然力量的偉大...這一切,現在從頭說起...
***
2010刺桐工作營工作日誌 (紀錄:蔣紹怡\編輯:黃苑蓉)
2010刺桐工作營工作日誌 (紀錄:蔣紹怡\編輯:黃苑蓉)
7/29 (四) Day14
最後一天的行程,是到台東幾件由第三建築負責的中繼屋和永久屋參觀。我們先到了太麻里德其的永久屋參觀,大部份的住戶都出外工作了,剩下住在裡面的阿伯則耐心的讓我們發問並一一的解答。緊鄰著這批永久屋的,還有一個由世界展望會提供資金所建造的公園,在公園裡的三個小女孩,開心的玩著遊樂設施,希望她們喜歡這個新家。接下來,我們到了金峰鄉的正興村參觀了非常大規律的中繼屋,這裡共有30多戶人家,一群在門口玩耍的小孩領著路,帶我們走進社區,到了最裡頭他們的家,熱心的阿姨讓我們參觀內部,並說明這樣的中繼屋,其實住得非常不舒適,才上到了二樓,溫度就明顯的升了幾度,不但開了窗也無法通風,她說下雨也還會漏水。她和我們提到,在金峰鄉仍埋在河床邊土石中的房屋,就是她姊姊的房子,當時我們並沒有意會到她說的恐怖,但和阿姨道別,實地到了河床邊察看,才了解到當時的土石破壞力有多大。
車子繼續轉個彎,就到了嘉蘭村永久屋的現址,第三建築工作室的小潘主任熱心的在工作之餘,帶我們參觀了一下工地的現況和解釋了輕鋼架如何搭建的方法。看到數間房子,在短短時間內就平地而起,心中不得好生佩服。其實就像正興村的阿姨所住的,這樣快速搭建起來的中繼屋,為了趕在時間內順利建好,而沒有考慮到住戶的生活品質,就算再臨時的居住所,對於其實只要考慮得宜,應該是能兩全其美的。
原來一棟建物,要從一個構想到真正實踐,是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時間的。我們這群幾乎都是建築系的學生,在平常天馬行空的設計時,必須要了解到,建築其實最初的出發點,就是這群房子被大水沖走的孩子。那不只是塊水泥房子,當人生活在裡面時,提供溫暖、保護和蔽蔭的家。這十四天來,我們看見了平地而起,耗費許多人力才立得起來的根根柱子,我們見到了大自然一揮手就輕易的把家園毀壞的無常,我們更體會到,小到一個房子、大到一個開發案對整個周遭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在這個專業裡,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小心,更要有能將心比心的胸懷,才能正確衡權輕重緩急,做出最好的判斷。
收拾了行囊,收拾了心情和回憶,我們站上刺桐沙灘,和她告別,謝謝她提供這十四天來的美好,我們和家人告別,期望未來有機會,再來拜訪;我們和彼此告別,希望這十四天的友誼,能繼續長存。有親自去體驗過,我們才能發自肺腑地說,我們有見過。
再見了,刺桐和2010的夏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