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筆者有去過東源村三次了,被當地的野薑花、濕地,以及部落年輕人的堅持所吸引,當初會去,也是因為聽說有部落青年堅持實行環境承載量的控管,所以去看看人家做的怎麼樣,去看了以後覺得他們的堅持是對的,只要去過水上草原的人就可以感受到脆弱的草皮禁不起太多的踩踏,小小的部落街道與聯外道路,若湧進過多的人潮車潮,整個山谷就失去了清幽的原味;適當的遊客人數對解說員來講,不但可以照顧到每一個人,而且每一個造訪者對部落也能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旅客都大老遠到山裡的部落,為何還要走馬看花呢?能夠靜靜地、慢慢地聽當地人說著自己的故事,才是文化交流的開始,否則,團進團出的膚淺旅遊方式,應該不會有遊客願意來第二、第三、第四次......我每次去都是由當地解說員帶領,而且已經去三次了,我下次還想要再帶朋友去!
看了這篇報導,是否能讓您思考,適合刺桐部落的觀光產業應該要長成什麼樣子?是村民都去當美麗灣飯店的清潔工,還是村民其實也可以自己當老闆,用自己的方式和遊客互動呢?...請大家多發揮點想像力吧,不怕沒有夢想,就怕被財團殖民、複製貧窮的命運,還覺得得到了恩賜呢!
延伸閱讀》什麼是環境承載量?
環境承載量,有時也稱環境容納量、環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某一環境體系所能承擔的人類數量及人類活動總量,它既包括自然環境提供給人的各類有形的與無形的資源,還包括自然環境容納和消化人類廢棄物的能力。人類對資源的索取超過了環境承載力時會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 (出處 維基百科)
***
2011/02/04
記者王介村 蔡明孝 / 屏東牡丹報導
過年所有風景區都是人山人海,但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東源村,有一個全國罕見的濕地「水上草原」,當地社區利用它來發展觀光,卻是嚴格控制遊客人數,讓當地環境2年來沒有受到任何改變。
原本還是實實在在的草地,怎麼大家跑一跑就陷下去了?有人被困住幾乎爬不出來,有人一腿拔起,整件褲子全濕了──原來這片草地其實長在水面上。
「都不曉得陷阱那麼多!」遊客邱先生摔得全身濕答答,但卻一點也不介意,還直誇這裡很漂亮,「還有泥土,帶回去做紀念!」
東源水上草原被列為國家級濕地。長得密密麻麻的草,盤根錯節全部舖在水上,連腐植層也被這些根抓住,沒有沉到水裡。
水上草原看起來就像一般的草地,但一踩上去就會滲水,而且上下左右搖晃。不小心踩到太薄的草地,還會掉進水深及腰的水裡。脫了鞋子在這裡散步,是很特別的體驗。有人一來再來,像方小姐,這次利用公司的活動,帶著同事一起來體驗。
不過,令遊客回味無窮的水上草原,要踏進去可是有規矩的。因為這裡屬於東源村排灣族部落的傳統領域。當地民眾在遊客進來前,都得先舉行儀式,藉機讓遊客認識並尊重當地的排灣族傳統。
這個結合部落文化的草原體驗行程,是原本在外地工作、四年前才回到部落的掃羅推動的。
掃羅目前是東源部落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他說,當初部落的老人家沒辦法接受,並且抗拒他這樣的做法,認為部落的傳統不能被外來的產業所影響。不過經過長期的討論,老人們被他說服了──既然有遊客慕名而來,與其任由他們亂闖,不如積極管理,推動部落觀光。兩年前,協會也開始將部落的文化和故事,轉化成不亞於水上草原的觀光賣點。
掃羅看過其他觀光景點的負面案例,「其實上面也有類似的例子 ── 一下子兩三年遊客量很多、一個月二、三十台遊覽車 ── 但兩三年後,所有的環境、人,全部都被破壞掉了,變成沒有人要來。」
他擔心這樣的狀況在東源發生,因此堅持控管人數,一週最多只開放五輛遊覽車進來。部落依然能保持清閒,沒有人群的喧擾。這種低密度、結合部落文化的觀光方式,也獲得遊客認同。
方小姐說,「他們的導覽方式,是讓我們深深地體會這裡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其實是很好的感覺。」
現在部落也共同經營餐廳,讓遊客結束行程後,可以品嘗當地的風味餐。觀光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和收入,年輕人也再度回到部落幫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