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日

[新聞] 暴利驅動填海建房 中國海岸線變房岸線

出處 http://epochhk.com/11/6/29/139085.htm


暴利驅動中國大陸沿海城市出現填海建房熱,使海岸線變「房岸線」。(網絡圖片)


【大紀元記者肖笙綜合報道】大陸媒體調查發現,填海成本每畝20萬元,之後上千萬元賣給開發商,開發商再以「海景房」為賣點,每平方米幾萬元賣給購房戶;暴利驅動中國大陸沿海城市出現填海建房熱,使海岸線變「房岸線」。有專家認為,當前「海景房」過度開發,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淪為少數開發商牟利工具,把原本屬於公眾的天然岸線出賣;不僅加劇了房價調控難度,也潛伏著永久破壞生態、增加防災壓力等深層矛盾。
「填海造房」過度擴張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中國一些沿海城市明確提出「向海洋要土地」,興起新一輪填海熱潮。這些新增土地除發展臨海工業外,很大一部份被用於房地產開發。
海南島長達300多公里的東海岸,已基本被開發商圈占,幾十個「海景樓盤」正火熱開發中。
據調查,廣東不少沿海城市正謀劃推進填海造城項目。其中,東莞擬在長安鎮珠江口海域投資86億元(人民幣,下同)造地近2.9萬畝,汕頭市擬在港灣外圍海域造地65.1平方公里,用於開發建設寫字樓和高檔住宅等。

圍填海成本一般為每畝15萬元至20萬元,但地方政府轉手拍賣給開發商,每畝地價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開發商則看重「海景房」賣點,肆意抬高樓價,以每平方米幾萬元賣給購房戶。
「填海造房」破壞生態環境
許多專家認為,大規模填海造房,沒有任何公益性質;「填海造房熱」的出現,實質上是地方追逐土地財政的表現,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商業行為。這不僅推高了房價,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吸引大量居民積聚在海岸線上,一旦發生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後果也很嚴重。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丁力認為,瀕海而居將面臨高濕、高鹽、高溫等「三高」困擾,對人體健康、房子和家電維護等都非好事,有些宣傳明顯是商業誤導。李文君表示,過度的圍填造房,不僅降低城市自然景觀價值,還加劇海岸侵蝕、造成泥沙淤積,進而影響江河的洩洪能力和港口的航運功能。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趙中社說,部份地方政府填海造地發展房地產是短視行為。暨南大學教授喻季欣說,缺乏規劃和監管的填海造地,會淪為少數開發商牟利工具,把原本屬於公眾的天然岸線出賣,必然引發新的不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